posts - 20,comments - 13,trackbacks - 0
<2008年7月>
2930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12
3456789

常用链接

留言簿(5)

随笔分类(19)

随笔档案(20)

文章分类(3)

文章档案(3)

友情鏈接

  • shosh's blog
  • 一把刀实用查询大全
  • 生活类 标准体重 身份证号 食物热量 天气预报 电视节目 两性知识 ... 学习类 语言翻译 成语词典 唐诗宋词 名人名言 新华字典 ... 工作类 企业名录 行业分类 商标检索 专利检索 ... 娱乐类 影视资料 音乐歌词 幽默笑话 休闲类 今日星运 号码吉凶 周公解梦 生日密码 生肖属相 百家姓名 血型知识 ... 旅行类 民航班机 火车时刻 世界国旗 汽车车标 交通标志 ... 网络类 域名查询 查IP地址 电脑词典 网站翻译 邮件翻译 ... 通信类 国际区号 电话区号 手机归属 邮政编码 常用电话 ... 财务类 世界货币 体彩信息 小计算器 纳税计算 福彩信息 ...

搜索

  •  

积分与排名

  • 积分 - 23060
  • 排名 - 200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苏州高新区
 
    Suzhou National New & Hi-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简称SND
 
 
 苏州工业园区 Suzhou Industrial Park, 简称SIP



硅谷·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
--在山西省教育家科学家企业家交流协会的报告
张新伟 教援 博导
(2005 l 30)
(报|告摘要)
邓小平: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
江泽民:本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是兴办科技工业园区
胡锦涛:当今世界,全球性科技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
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特别是一些战略高技术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
展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居安思危,奋起直追,按照科学
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 相关概念
1.高技术、高新技术
高技术技(High Technology)这个概念产生于美国,l 98 3年高技术一
词首次被列入美国出版的《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辞典增补9000词》中。美国学者对高技术的定义不尽相同。
马尔(B .w. Ma r)认为:“高技术这个术语适用于多种活动。”柯远(D.Crane)认为:应用研究如果同科学有联系,那么它有时被称为高技术,如果没有联系,它就被称为低技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尤迪伯克 (J. utterback)认为:“高技术在不同时期所指范围不同,冷藏技术、电器、汽车和航空技术都曾是不同时期的高技术”美国《韦氏辞典》对高技术的定义是:使用或包含尖端方法或仪器用途的技术。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在1988年为高技术所下的定义为:高技术是指那些需要以充满活力和持续进步的研究和开发为基础的迅速发展和高度综合的经济部门。
高新技术则是我国采用的技术分类术语。技术概念通常分为两类:
一是按时间序列划分为一般技术、新技术和新兴技术;二是按技术先进程度划分为一般技术、先进技术和尖端技术。高新技术是对先进的适用技术和新技术、新兴技术、尖端技术等现代技术的统称。因此,中国对高新技术的定义是:新型技术、创新的成熟技术以及专利技术、专业技术和本国本地区没有的技术。
2.高新技术产业
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世界各国众说纷纭。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把高新技术产业界定得相当模糊,认为它是技术密集度高,革新速度快,能有效的节约资源和能源,并因其增长能力强,能拥有一定的未来市场规模和对相关产业产生波及、渗透和带动作用的产业群体。
美国则界定得比较具体。美国商务部把研发经费占总附加值的10%以卜,或者科技人员占10%以上的产业界定位高技术产业;而美国劳工统计局从产业角度将其定义为:高技术产业是指研究试制费及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比整个制造业的平均数高一倍以上的产业。 但目前比较公认的定义是经合组织根据产业研究开发力度作出的定义。
1 9 9 4年经合组织对7 O个成员国的2 2个产业部门的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例作出了研究,凡是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例超过7·1%的产业移为高技术产业,超过2.7%的定义为中技术产业,2.7%以下的称为低技术产业。按照这一定义的高新技术产业有四个,它们是:航天航空、计算机和办公机械、电子和通讯设备以及制药·我国火炬计划确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包括下列九个领域: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先进制造技术产业、核应用技术产业、海洋技术产业和环保技术产业。 (二) 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简介
随着世界范围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及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 高技术的产业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越来越重要,世界各国也日益将发展的重点纷纷放在高技术的产业化上。
1. 当前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
(1)制定高科技产业规划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美国制定了《国家信息系统保护计划)) .
欧盟制定了“2002—2006年科技发展计划’’
日本制定了“国家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1—2005年)’’
新加坡制定了第3个国家科研计划(2001—2005)
印度制定了为促进软件业发展的‘‘知识行动人才培养计划’’
(2)产业化已成为国外高科技发展的核心
2 O世纪9 O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以往历次科技革命所不同的是,不仅技术更新的速度加快,而且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已不仅仅是科技成果的竞争,而是科技成果创新速度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程度及速度的竞争,也就是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速度的竞争。因此,各国都日益将科技成果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作为制定高科技规划的
核心。 、
所谓高科技发展规划实质就是高科技产业化发展规划,这是新世纪各国高科技规划不同于以往的一个重要特点。
如欧盟的第6个科研发展计划就把基因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的运用及信息网络技术、纳米技术等的产业化作为发展重点。
日本2001年3月发布的“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也将信息技术、生命和生物技术、
环境保护技术及纳米技术及其产业化作为重点。
(3)创新与合作正在成为国外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两大新支柱

I、创新体现在研发过程中的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创新
研发过程中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与开发过程的日益密切有机结合。传统观点认为:科研机构主要是研究,企业是开发。而在新一轮科技发展速度加快的条件下,要求科研与开发过程更有机的结合。这种新要求使科研机构与学校及企业在研发过程中的职能出现相互渗透的倾向。如美国高校既同国家实验室合作,从事基础研究,又同企业合作,开发名优产品。欧盟的中小企业既参与第6个科研规划中规定的技术项目研究,又进行技术成果的开发。二是随着新科技革命的综合化特点日益明显,要求参与研究开发过程中的学科主体不再仅限于科学界人员,技术工程人员,而要广泛吸收经济学及企业界的各方面人士
共同参加。如欧盟的“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战略计划”(ESPRIT)成功实施的主要经验就是建立了由著名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等共同参加的组织机制。
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创新主要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险投资已成为转化过程的最有效方式;二是设立科技园区及孵化器
II、在转化过程中发挥多方合作的作用。
转化过程的实质是科技成果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过程。由于这个过程是通过市场机制作用进行和完成的,因而参与的方面更多。如美国的风险投资过程需要有7方面的参与者,分别是:拥有风险投资资金的投资者、高科技企业、投资银行、纳斯达克证券市场、专门为高科技企业提供创业贷款的商业银行、为风险投资提供法律服务的律师事务所和信息咨询机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就是这7方面参与者共同参与合作的结果。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规模化、市场化越大,参与合作者相对也越多,各方的合作也不再是随意性的,而要求是规范的机制性的。
在推进高科技产业化过程中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日益受到重视。随着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全球化,科技资源的配置也将日益突破一国界限,而逐步全球化。高技术发展及产业化也必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或更多地要在国际层面上开展,如能源、环保及空间等技术的发展。
始于1985年的欧洲“尤里卡计划”就是一个跨国实施的先这技术产业化的计划。 目前制定了2000—2OO4年中期计划,强调加强欧洲内部各国统一的科研开发,统一技术标准、放开管讳制及协调税制,以适应提高欧洲总体科研水平与提升竞争力的需要。又如奥地利新的科技政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将迄今为止作为国内政策的科技政策转变为使整个奥地利科技系统面向国际化的科技政策,为配合欧洲第6个科研框架计划,做好本国科研和欧盟科研计划的衔接,奥地利将积极为科技人员参加欧盟项目提供资助,并计划培训一批专家,派往欧盟、东欧、地中海国家有关科技咨询、项目评估 检测的国际机构中工作,以增强奥在这些机构中的发言权。奥地利已准备建立一个战略专家网,评估确定在欧盟和其他国际组织中对奥有重大意义的工作领域, 以采取措施培养到这些领域工作的专门人才。
(4)政府的积极引导与支持
政府积极组织和吸收高科技企业参加国家级的高新科技发展计划,以利他们廉价地获得关于高新科技研究开发成果,并对企业的高新科技联合研究实体提供巨额的资金援助及优惠措施,以减轻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的风险。美国政府则使用“政府采购”的方式,大量收购高科技企业的产品,刺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过程,进而推广到国民经济部门,形成强大的高科技产业。美国著名的高技术公司,
如I BM、惠普、得克萨斯仪器公司都是很大程度受惠于“政府采购”
才得以快速发展的。
2·硅谷—一世界上最成功的科技园
(1)硅谷·奇迹
硅谷是美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缩影,也是价值最高的“公司城”。总部设在硅谷的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值为743O亿美元,而华尔街的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值是514O亿美元、底特律的汽车工业为136O亿美元、好莱坞娱乐业为76O亿美元。硅谷公司平均每个雇员为公司带来11.5万美元的附加值,而全美国的平均水平是7.8万美元,而且在硅谷平均每个雇员创造的附加值一直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全美生产率增长速度。2/5的硅谷公司年增长率达到2 O%以上,而全美国的这一数字是1/3 5。 .
2 O世纪6 O年代半导体初露峥嵘,硅谷出现了Intel,AMD、国家半导 体等企业;
7 O年代计算机开始扩张性增长,硅谷出现了tandem、Amdahl、Atari 等;
8 O年代个人电脑革命启动,除了P C先驱苹果外,硅谷又推出了Sun、思科、Adobe、阿波罗、AOL前身一-昆腾计算机服务等一系列软、硬件企业群体;
9 0年代互联网热潮中,硅谷又奉献了网景、雅虎、eBay等领军企业;新世纪互联网热潮之后,硅谷在光通信领域依然是主力军。
(2)硅谷模式经验探析
·硅谷企业行动迅速,不仅全神贯注于特定的产品系列和消费者群体,而且关注形成价值链的某一部分。
·在硅谷技术、营销和管理上的人才供不应求。
·除了开发自己的人才,硅谷企业还设计了多种方式利用他人的聪明才智。 ’
·硅谷模式开放而且不断变化,不仅开放新创意、开放新人才,而且还开放新的技术标准。
斯坦福大学教授亨利·罗文认为:硅谷就像高科技的热带雨林,是一个生态非常复杂的栖息地,而不是普通培植单一作物的“种植园”。
(3)硅谷经验的经济学分析
·交易成本降低
研究显示:交易成本差不多占到多数发达国家所有劳动成本的一半,甚至在不发达国家,如印度,交易成本也占到总劳动成本的35%-4 0%。而劳动成本通常占到总成本的7 5%。所以交易成本——不包括制造和运输费用——是经济活动的上导因素。
交易成本包括搜寻、监督和协调的成本:搜寻所需的产品或服务、搜寻更为有利的价格以及新的客户,监测市场趋势以及员工、卖方、合作伙伴和顾客的表现,对不同的商业组织、商业功能和外包商的活动进行协调。
交易成本降低的秘诀
“无砖瓦水泥制造”(将所有的制造工作外包给第三方)如思科、S 3
等。
逆向市场(买主“登广告”向供应商表明其需求)即将信息和服务上的创新整合到供应链上。如Intel、Sun等。
·指数型规模收益
传统规模效益是线性关系。硅谷创造了指数型规模收益。
指数型规模收益来自所谓的网络效应。
◆经济乘数的出现 。
硅谷公司的开放性文化和众多的参与者的邻近性使其有极大的优势利用全球平台。
·变化之中的稀缺
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不再是决定企业成败的要素。亿万美元的投资.机会、管理人才以及客户的注意力和销售渠道才是真正稀缺的。
(三) 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简介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已成长壮大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工业体系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 .
2 0 0 3年实现总产值2 7 5 1 5亿元,同比增长3 O·8%,对整个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 4·6%。已经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有生力量。
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点
(1)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对G D P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
(2)主要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大幅上升,部分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 (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速攀升,有力地拉动了全国对外贸易增长;
(4)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取得重要进展,突破了一些关键技术瓶颈;
(5)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6)高技术产业在解决能源、交通等问题方面的基础作用日益突显;
(7)高技术产业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8)高技术产业成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
2. 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战略
(1)加快培育千亿元规模的新兴产业群
包括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下一代互联网、生物及新医药、现代农业、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系统、深亚微米集成电路、支线飞机、高速铁路等十二大高技术工程。
(2)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3)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
(4)加大对重大装备研制和产业技术研发力度
(5)积极开展技术壁垒专题研究
(6)加强产业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并完善有关宏观环境
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 ’.
(一)基本概念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指性质和功能相似的一类地域组织,即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在一定地域内的相对集中,其任务是研究、开发和生产高技术产品,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我们把这类科技——工业综合体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
世界各国高新区呈现千姿百态,名称也不尽相同,有的称为科学园、技术园、科技园、研究园、发展园;有的称为工业园、科学工业园、科技工业园、高技术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带;有的称为科学城、技术城、文化学术研究城;有的甚至根据园区的技术开发内容和地理位置特点而称为硅谷、硅山、硅岛、硅廊、硅漠、硅原等等。
(二)高新区发展历史
美国是高新区的发祥地。1 9 5 1年美国在东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兴建了占地只有5 O英亩的斯坦福研究园(Stanford Research Park),开创了世界高新区的先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斯坦福研究园为起点,逐步形成了今日闻名于世的硅谷。
与斯坦福研究园起步发展的同时,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地区从林肯实验中心,沿1 2 8号高速公路两侧也出现了几百家从事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公司。如今,这一半环形走廊地带已有7 0 0家与计算机相关的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基地之一。
到1 9 9 2年在美国的5 O个州中有4 2个州建立了科学园、技术园、工业园等2 5 8个。
法国:1 9 6 9年开始在南方城市尼斯附近筹建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学城,经过2 O多年的建设,该科学城现己成为重要的国际性高科技中心;1 9 8 3年法国开始筹建法兰西岛科学城,它是一个典型的科研、教学和高技术产业密集区。此外,还分别兴建了以生物技术为主的布列塔高技术园,以航空航天技术为主的图卢兹科学园,以电子技术、计算机为主的格勒诺布尔(Grenoble)高技术区等各种类型的高新区。
英国:具有几百年学术研究传统的剑桥大学是英国创办高新区的先行者。1 9 7 O年,剑桥大学的圣三学院仿效美国“硅谷”建立了剑桥科学园。此后,英国又相继建立了以生产制造业为主、如今已成为英国乃至全欧洲电子工业基础的苏格兰硅谷,以及兼具研究、开发、生产活动的M 4号高速公路走廊。
德国:1 9 7 9年开始筹建西柏 林革新与创业者中,(1 9 8 3年建成,1 9 8 7年以后与西柏林技术革新园区统称为 西柏林科学园区),但其发展速度最快,短短几年就建立起了诸如亚深技术中心、海德堡技术园区、不伦瑞克科学园区、卡尔斯鲁厄技术工厂等高新区。2 0世 9 O年代德国统一后,又在东部五州建立了十几个技术创业中心,到1 9 9 2年全德
共建立了1 0 1个高新区。
日本:亚洲兴建高新区最早的国家是日本。1 9 6 3年日本开始兴建筑波科学城,1 9 7 8年提出兴建关西文化学术研究城的设想,1 9 8 0年,又提出技术城设想,并于1 9 8 3年选定1 9个地区兴建技术城。最近日本制定了由1 9个技术城组成的高技术区网络,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日本高新技术。
韩国大德科学城
新加坡前特岗科技园
印度班加罗尔科学城
台湾新竹科学园
全世界到现在有1 O O O多家科学园或我们所说的高新区。
我国有5 3个国家级高新区。
(三)新竹——硅谷亚洲版
。 I 新竹科学园被公认为亚洲三个主要科学园(日本筑波、韩国大德.最成功的一个。新竹科学园不仅成功地将台湾推向信息产业第三、半导体产业全球第四的地位,而且台湾当’今1 O大企业当中有7家来自新竹。
1.新竹科学园起始举措.
当时,斯坦福大学教授特曼(也是硅谷模式的创始人之一)建议,新竹科技园应该吸引移居美国的台湾工程师回去创业,就像硅谷曾经从东海岸吸弓工程师一样。台湾接受了这个建议,随即邀请一批工程师和科学家回台湾参观,并为他们此行提供费用,同时出台了一个5年免税的优惠政策。 这些做法相当成功,到1 9 9 8年,新竹有4 O%的公司是由从美国回来的科技人员开办的。
2.新竹科学园发展历程 ’
第一阶段:大规模基建、制定优惠政策阶段
第二阶段:高科技标准化生产主导阶段 .
第三阶段:研发与生产平分秋色阶段 ,
第四阶段:力图研发活动为主阶段
3.新竹科学园成功的经验。
(1)新竹以硅谷为模式,但又不同于硅谷。
(2)引进——消化——出口的发展模式。 .
(3)新竹科学园是按照当局研究所、大学和私人高技术公司在当局统管下的“三角合作”模式所发展起来的。 .
(四) 53个国家级高新区发展现状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为加快新兴产业发展,要在全国选择若干智力密集区,采取特殊政策,逐步形 成具有不同特色的新兴产业开发区’’。
从1991年起,国务院分两批一共批准成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区。
截止2003年,53个国家级高新区所取得的成绩令世人瞩目,成为走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改革开放的示范区、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地方科技和经济发展最为强劲区域。
2 0 0 3年5 3个国家高新区的32857家企业共实现营业总收入20938.7亿元,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工业增加值4361.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6%和32.7%,尽管受到“非典”的影响,但高新区依然保持了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高新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自1 9 9 2年以来,保持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O.6%、5O.9%、32.7%、42.O%、52.O%和 55.0%。显示了13年以来,高新区企业的经济发展模式效果明显,特别是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日益显现,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意义深远。
国家高新区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营业总收入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正在向国家高新区集聚。
(五)先进高新区可借鉴的经验
·中关村:自主创新提速国际化进程;
· 西安高新区:面向世界配置资源招商;
· 武汉东湖高新区:着力培养国际化企业:
· 杭州高新区:发展特色产业;
· 常州高新区:推行理性执政;
、· 包头稀土高新区: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
三、山西高新技术产业与太原高新区
2004年山西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lO%.切实抓好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建设
_-一一摘自《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20O5)
1.太原高新区简介
太原高新区成立于1991年,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是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山西省唯一的一个国家级高新区,由新建区8平方公里,政策区16平方公里组成, 目前有入区企业150O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27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约8O%,支柱产业有电子装备与信息产业、新材料、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高效节能与环保产业等。
2.太原高新区l3年发展情况
2OO4年全区科工贸总收入32O亿元,同比增长3O.6%;工业总产值26O亿元,增长31.3%;利税 31.3亿元,增长39.1%。财政收入3.5亿元,是2001年3倍。 ·
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的精心指导下,全区企业共同努力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太原高新区初步形成:以电子装备与信息产业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以六百余个国家、省、市科技项目为依托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新建区为幅射极的高新技术、人才、资本密集区;以
新区建设为骨干的现代化科技新城雏形。
2004年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评价中:经济发展综合排名第10位,新征土地和开发建设面积均超过前12年的总和。
3.省市对高新区发展的支持
●2002年省人大颁布《山西省高新技术产业条例》;
●2002年市委、市政府35号文件、38号文件授予高新区113项事权。
●2003年全国高新区工作座谈会暨主任联席会议在我区召开并通过《太原宣言》;
●2004年省政府下发《山西省开发区管理办法》
4.高新区在太原率先发展中的举措
·诚信兴区:零收费
·服务至上:大堂领班和服务员
·优化环境:五星级政务大厅、投资环境监督委员会
·招商战略:“大招商,招大商”——“招大商,招优商”。
·学习型高新区:博士后工作站、“百名研究生聚集工程”、企业家培训
·实施三大战略
产业振兴战略: 电子装备与产业园、新材料园、E制造园和电子工程园、总部大街。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与重点研发企业:2004年全区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77项,落实186项,累计获得国家和省扶持资金10117万元;高新区财政专项扶持2755.79万元。
贸易促进战略:迪拜设立专销柜台、科技产品推广月活动、政府采购优先区内企业产品;
信用促进战略:银企对接峰会、上市推进、名牌与知识产权保护

5.太原高新区发展困扰
· 空间发展受到限制;
· 外在环境干扰;
· 人才馈乏;
· 省市还未做到倾全力支持;
· 上级对产值指标要求过高

6.太原高新区将在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

· 西进南移;
· 大力度扶持龙头产业并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 大力推进孵化器建设,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 进一步优化环境;
· 加大建设学习型高新区的力度。
posted on 2007-12-19 14:06 黑风冷影 阅读(314) 评论(1)  编辑 收藏 引用 所属分类: 其他

FeedBack:
# re: 關于高新區
2007-12-24 10:03 | 黑风冷影
Suzhou New District  回复  更多评论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新闻 网页 mp3 贴吧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