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覺得有些慚愧,但就最近幾個月的情況看來,我還是不得不承認,Linux已經漸漸淡出了我的世界,取而代之的是Mac OSX成為了我的主要工作系統。當年的預言不幸言中:看來只有蘋果的操作系統才能改變我對Linux的偏愛。
從Suse、Ubuntu到Gentoo、Arch,Linux系統伴我走過了許多年的歷程,在絕大多數時間裡,我都是在單Linux平台下工作的,Windows系統對我的“粘度”並不大。應該說,Linux確實是相當不錯的系統,界面漂亮,安裝軟件方便,無病毒,免費又好用的軟件汗牛充棟,再加上比較友好的開發環境,而且還具備優秀的可定制性,對我而言實在是難以替代的操作系統。我甚至一度搞不懂為什麼像Windows這樣的系統居然還能堅持這麼久?
當我終於能夠用上Mac OS X之後,我想我終於明白了為何Linux這樣一個免費又優秀的系統在桌面操作系統領域始終無法做大的一些原因。我相信見過Mac系統的每個人都曾經為之驚歎:漂亮,優雅,舒適。無論市場地位如何變化無常,蘋果的系統總是站在時代的最先端。不但是最早引入了鼠標和被稱為WIMP的圖形界面的系統,也是最早引入完整的人機交互理念的系統。作為桌面操作系統領域的領軍者,蘋果系統是公認的“人性化”、“美觀”的代表。就連微軟賴以成名的Windows操作系統,也不得不依靠模仿蘋果系統的界面來取得桌面系統領域的一席之地及至後來居上。問題是,
為何在界面的眩目程度絲毫不落下風的Linux系統並沒有獲得桌面用戶的青睞?如果仔細觀察Mac OS X,我們很容易發現,和當今Linux、Windows絢麗、精美的彩色界面相比,
Mac的系統實在是“樸素”得很:全是灰色的,仿佛還處在那個黑白灰顯示器的年代裡;而且居然還不支持更換桌面主題!但為什麼大家會一致認為這樣一個灰蒙蒙的系統界面會是既美觀又人性化的呢?以桌面操作系統最重要的核心程序之一──文件管理器作為對比,以下截圖分別來自Windows 7的Explorer,Linux KDE 4的Dolphin4,Mac OS X 10.5 Leopard的Finder:
從中我們會發現Finder所有的邊框、面板到按鈕,全部是灰色的。單以顏色而論的話,別說和Windows 7、KDE 4相比,即使和Windows 2000的文件管理器相比都樸素得多。但幾乎沒有人認為Finder不好看或者不好用,這又是為什麼?
事實上,在蘋果的《用戶界面指南(Apple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中對工具欄按鈕的圖標設計給出了如下說明:「
矩形工具欄控件的圖標應該是簡潔明了的黑色圖片,其涵義應由其輪廓傳遞,而非其內部細節。」同時,文檔還給出了如下的設計准則:
■ 輪廓應該清晰易辨;
■ 采用正面直視的視角;
■ 使用全黑色與灰色漸變的配合來營造空間深度;
■ 抗鋸齒;
■ 確保圖像在視覺上居中(注意,數值居中並不等於視覺居中);
■ 不應超過19 x 19像素。
這種圖標的典型效果如圖所示,注意,這裡沒有出現任何彩色:
此外,該手冊還提供了一系列的系統圖標以供參考。可見,雖然只是黑白界面,但規矩一點都不少。在Mac OS X中,單單是工具欄樣式就有4、5種,按鈕也有7、8種,而每種控件都有其嚴格的使用場合和用法的規定,並不能隨便換用。
但是,為什麼非要使用灰不拉幾的圖標呢?難道說是蘋果對於圖標的設計更偏向於對老機器的“兼容性”嗎?或者說其實蘋果對於彩色的圖標設計很不在行?當然不是。作為最早采用圖標(Icon)的操作系統,蘋果對於圖標的設計可以說是極其考究的,看看各種專業設計網上那些精美的蘋果圖標就知道了。即使是同樣一個軟件的圖標,在Mac下的觀感也通常都要好於其他平台,例如Firefox的圖標。記得我最初被Mac吸引時,正是對那個鐵絲垃圾桶產生了一見鍾情般的感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實際上,蘋果對於圖標的設計和應用也同樣有著近乎苛刻的規定:
■ 請專業的圖形設計師進行設計;
■ 透視圖和陰影至關重要,光線應採用從正上方向下照射的單光源方式;
■ 使用便於人們辨識的通用圖形,避免二義性。例如,對於郵件程序圖標而言,郵票圖形會比郵筒圖形更通用;
■ 簡潔至上;
■ 小心配色,避免單純為了讓圖標更多彩而隨意使用顏色;
■ 等等等等。
在軟件的整體觀感上,蘋果的要求也並未有任何放鬆。以下圖片來自蘋果的《用戶界面指南(Apple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解釋了底部面板的設計要領:
記得剛看到這些指南時,曾讓我大為感慨。這本書不僅是開發人員設計界面時的基本指南,同時也可以看作是蘋果對自己系統中用戶界面要求極為嚴格的一個見證。在整個系統中,大多數軟件界面都遵循了這樣的規定。在Mac下,正是由於有著這樣嚴格的界面設計准則,才有可能確保系統中軟件界面的一致性、美觀性以及易用性。反觀Windows,各種各樣花哨的桌面主題不說,單是各種各樣的控件風格都已經可以令人眼花繚亂了。即使是微軟官方的風格,單在Windows XP系統下就有XP、.Net、Office XP、Office 2003等多種完全不同的風格。而通過使用一些界面風格控件,開發人員更可以為軟件界面選擇多達數百種非官方的「美輪美奐」的風格。更別提Linux下各種各樣的界面風格了,由於可以使用的圖形庫更多更廣泛,我們可以見到基於QT、GTK1、GTK2、WxWidget、Tk等等等等的各種從外觀甚至到行為表現都完全不同的應用程序。套用一些Linux開發人員的名言,這就是Linux的「多樣性」的表現!實際上,
這種「多樣性」只會造成用戶的無所適從。因此如此眾多「華麗」的圖形庫,在用戶體驗上卻不如蘋果上單純「黑白」的Aqua。
從第三方應用軟件考慮,由於應用軟件必然受到其運行平台的底層圖形庫的制約,其觀感也往往能體現出該平台本身的界面設計理念。正是由於各個平台的界面設計理念不同,即使是同一款軟件,在不同平台下的觀感也會完全不同,這種情況尤以架構成熟的跨平台開源軟件常見。例如,全能媒體播放器MPlayer在Linux下具備多種界面,從命令行到支持多種皮膚的GUI、到桌面小部件都有。而Windows下的界面則顯得更中規中矩一些。而到了Mac OS X下,其界面也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了「黑與白的優雅」。
撇開圖形方面的問題不談,在操作方式上也能突顯三者的不同。以軟件安裝為例,Windows雖然號稱「傻瓜化」,實際上卻是三大平台中易用性最差的。其控制面板中的「添加/刪除軟件」根本就不能安裝任何第三方軟件,對新用戶非常具有迷惑性。用戶需要安裝任何程序時,都只能自行上網尋找下載,還得冒著順便下回病毒、木馬的風險。這種方法不知談何「傻瓜」?
Mac OS X仍然需要用戶自行上網下載軟件,但大大簡化了安裝過程,只需將程序直接拖進「應用程序」文件夾;卸載軟件時則直接把軟件拖進垃圾箱即可。這種「拖拉」的操作方式很符合人的「直覺」。
Linux上的軟件安裝是最為簡單的,軟件管理程序會給出一個可用的軟件列表,從清單中找到要裝的軟件後打勾就能自動下載安裝,去掉勾就能卸載,非常方便;缺點是使用時需要首先對「源」、「Key」等概念有一定了解。現在,Windows和Mac OS X上也開始出現了一些採用這種方式進行軟件管理的第三方軟件,雖然軟件列表遠沒有Linux上的那麼豐富,但這可以認為是未來軟件安裝和卸載的發展趨勢。
從中可以看出,Mac OS X側重於思考用戶最「自然」的操作方式;Linux關注於對最新的概念性技術的大膽應用,對「易用性」則不夠重視;而Windows則傾向於提供「夠用」的基本功能,把問題留給第三方解決。總體上,在Linux和Windows上,往往為了「方便」起見,從第一方到第三方均沒有嚴格遵循HCI設計理念,從而導致Linux顯得很「專業化」,混身都是令人眼花撩亂的高科技玩意;而Windows則顯得很「貧民化」,混身都是令人眼花撩亂的補丁。
其實當初直接導致我淡出Linux平台的只是個小問題:上網不能。我所在的區域需要使用PPTP-VPN上網,在Windows當然沒有問題,但幾乎所有的Linux發行版都沒有自帶這個組件──哪怕它實際只有幾百K大小,而且能很輕鬆的下載到。
但你要讓用戶如何上網去下載一個只有裝上後才能上網的軟件??更神奇的是,這種莫名其妙的問題在Linux上並不少,例如在無線網絡早已不是新生事物的今天,許多發行版還要求你必須用有線網絡連上網才能裝上無線網絡,如果你很不幸沒有網線,那你就只能乾瞪眼了。。。連這種問題都解決不好,更別提蘋果那種級別的用戶介面設計標準了。指望Linux能有蘋果那種所謂「工業級」的「人性化」介面,只能是痴人說夢。
正如我在「Linux能"称霸"计算机桌面系统吗?」一文中所提到的,
Linux的發展需要走易用化、商業化、標準化的道路,近年來Ubuntu的崛起已經證明了這是一條完全可行的道路。
只有在利益的推動下,開發者才能更多的站在用戶的角度上看問題,而不只是憑自己的喜好和習慣來製作軟件介面。如今,「上網本」等低價pc的迅速興起給了具備非凡彈性的Linux系統一個發展的良機。許多廠商都訂製了專門的Linux操作系統(如Mi、Moblin等)以配合配置相對較低的低價pc,除了系統資源消耗低、運行速度快之外,和常見的通用Linux系統相比,他們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具備更漂亮且更易用的外觀。在眾多廠商的參與下,Linux的用戶介面得到了非常大的改進。這在證明了Linux的不可比擬的彈性的同時,也說明通用Linux系統的用戶介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Linux上网本也把Linux的一些軟肋暴露了出來,如硬件兼容性,許多時候連連接打印機都是個惡夢。中國軟件開發商的短視也導致許多常用國產軟件無緣於Linux平台,一定程度上影響了Linux的推廣。在得到更廣泛的商業支持之前,這些問題恐怕都無法得到根本解決。這不是Linux平台本身的問題,而是Linux系統開發商所需要考慮的問題,更需要開源社區的支持和幫助。
雖然我還是很懷念Linux,但不得不承認,在Mac下工作的確是很愜意的一件事情。只有在偶而想起那些Galgame的時候(事實上Mac上已經可以運行不少了),我才會轉到Windows平台下;而Linux則完全變成了一個備用的研究平台。每當我回到Windows時,總不禁在上網時要為了防範病毒、木馬而提心吊膽一番;而每當我回到Linux時,則經常要為了到底某項系統設置應該在哪裡設置而頭疼一番。我相信世上沒有完美的操作系統;不過,如果讓我選出當前最完美的操作系統,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Mac。也許,唯一的遺憾就是經常找不到Linux下那些優秀的開源軟件的免費替代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