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05-09-27 22:58
woow 阅读(263)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所属分类:
行业分析
一、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增速稳步提高。
民营经济队伍日益壮大。上半年全市新增私营企业8996户,个体户32409户,新增私营个体注册资本169.77亿元;截止6月底,全市私营企业7.89万户,个体户22.39万户,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6%和8%;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50.14万人,个体户从业人员36.74万人,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5.9%和12.7%。
民营经济发展成绩斐然。私营个体经济完成税收89.09亿元,增幅达43.5%。私营企业完成出口额9.45亿美元,增幅达82.4%,比全市增幅快34.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产值1329.57亿元,增长24.2%,拉动工业经济增长7.4个百分点,其中私营工业产值659.46亿元,增长18.0%,比一季度提高4.7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04.08亿元,同比增长26.0%,实现利润43.71亿元,同比增长13.6%,利税75.93亿元,同比增长17.0%。全市民营贸易餐饮企业商品销售额超过900亿元,同比增长19.7%。上半年私营个体投资307.25亿元,同比增长36.4%,快于全社会投资增幅15.9个百分点。
二、民营经济份额不断提高,贡献作用加大。
苏州市民营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总体已接近三成,对经济拉动作用不断加强。上半年私营个体经济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达28.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私营个体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32.3%,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已与三资企业投资规模相当;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产值和销售收入占比均达到30%,利润总额占比为26%。
三、民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后劲增强。
从数量看,苏州市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贸易、餐饮业。截止6月底,全市实有私营个体制造业企业7.18万户,占全部私营个体比重23.7%。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贸易餐饮业,实有私营个体企业17.61万户,占比达58.1%,两行业合计占比达81.8%。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3469家,同比增长2.0%,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比重已经达到51.3%。
从税收看,民营房地产企业虽然数量不多,但单体规模较大,经营效益良好,成为第三产业税收的重要来源。地税资料显示,上半年民营房地产企业营业税收占全部民营企业营业税的比重达41.7%,所得税收入占民营企业所得税比重为28.6%。
从分布看,行业分布相对分散。在全市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苏州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分布在其中33个行业,企业数量较多的行业主要是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从产值分布情况看,排名前十位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金属冶炼业、化学品制造等重工业。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大,百强企业的实力日渐增强。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百强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57.13亿元,同比增长33.6%,高于全市平均增幅6.2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7.1%,占全市民营工业的57.0%。在生产稳步增长的同时,民营百强工业企业的销售情况呈现良好态势,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41.18亿元,同比增长33.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达17.1%,截至6月底,民营百强实现利税49.86亿元,增幅18.9%,占民营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65.7%。苏州市民营工业企业已经形成了一批上规模、高效益的优势龙头企业,如沙钢、永钢、梦兰、隆力奇、波司登等优秀民营企业。
苏州市民营经济依然存在问题与不足:上半年新增私营个体户数和注册资本同比有所减少;民营工业利润增幅同比回落,比重下降;民营企业户均规模偏小,上半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的户均产值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民营工业企业仍主要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科技含量不高的行业。我们建议:
1.在服务管理上出新招。
要扶持中小私营企业发展壮大,培育规模大的私企集团和知名品牌,各级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在政策上应一视同仁,建立多种经济类型企业的公平竞争机制。凡允许外商投资的领域,国家法律、法规不加禁止的行业领域都应向民营资本开放,引导、鼓励、支持民营企业进入。对高新技术产业,名牌民营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
民营企业产权形式目前大多数仍为个体业主制或合伙制,且所有权、经营权混在一起,投资主体少,企业很难上档次、上规模。应引导建立资产股份制,经营委托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使决策更科学、更准确,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的档次济。
2.在规模集聚上下功夫。
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度,做大做强规模企业。苏州市民营企业的产业集聚还不够,规模型企业还很少。今后的发展方向要在推进产业集聚的同时,对培育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来带动一大批相关企业的发展。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民营企业要融入资本流动和购并浪潮,实现自身的股份制改造,参与资本流动和集聚,通过上市、参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国有、集体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发展,加快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3.在科技品牌上求创新。
实施品牌战略,扩大民营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企业的竞争,最后要依靠产品竞争,质量竞争和品牌竞争。提高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要引导和鼓励他们树立品牌意识,注重名牌战略,立品牌,创名牌,走品牌发展之路。民营企业与高校合作研发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在科研领域的先天优势,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向市场的快速转化,同时降低民营企业的科研开发成本,走出一条提升民营品牌科技含量的新路。
4.在融资渠道上拓新路。
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改善金融服务,保证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信贷。不断完善民营担保体系,采用行业协会支持,有实力的股份制企业集团及国内外担保机构担保,通过财政注资、社会融资、引进外资等多种渠道,扩大担保金规模,增强担保能力,加大银行信贷力度,多渠道向社会融资。同时积极推动“银企合作”确保企业资金正常运转,开辟出一条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