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07-01-29 17:47
Shurrik Jay 阅读(286)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第一章:为什么你想要这份工作?
本来,追求两全其美的心态也无可厚非。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也的确有收入又高又不辛苦的工作,然而,对于刚刚从大学里走出来的学生或者是其他资历尚浅的年轻人来说,讨价还价的能力几乎为零。文凭的意义仅仅在于可能给了你一块敲门砖,但是,如果你以为你的十年寒窗苦读能够给公司带来的价值,可以等于甚至大于一个在实践中已经摸爬滚打了10年的老手,那么你已经在心态上犯了第一个不实用主义的错误。
为什么你想要这份工作?
先来做一个成语填空。我发现,这个四字成语可以用来形容许多人在找工作时的心态:东——西—— 。
东邪西毒?东成西就?东南西北?东方不亮西方亮?
拜托,有点专业精神好不好。想不出来吧?我来揭晓答案,这个成语是:东食西宿。
这是一个生僻的成语,生僻到几乎所有的汉字输入法软件的词库中都没有这个成语。而且这个成语因为意思刻薄,也很少在生活中为人们使用。
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是:古时候有一户人家的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东边邻居的儿子和西边邻居的儿子都来提亲。 东边的邻居家境殷实,但是儿子非常难看并且不解风情;西边的邻居家境清贫,但是儿子一表人才并且知书达理。父母做不了决定,就去问女儿的意见。女儿考虑了半天,终于羞答答地表态:我能不能在东家吃饭,然后晚上住在西家?
本来,追求两全其美的心态也无可厚非。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也的确有收入又高又不辛苦的工作,然而,对于刚刚从大学里走出来的学生或者是其他资历尚浅的年轻人来说,讨价还价的能力几乎为零。文凭的意义仅仅在于可能给了你一块敲门砖,但是,如果你以为你的十年寒窗苦读能够给公司带来的价值,可以等于甚至大于一个在实践中已经摸爬滚打了10年的老手,那么你已经在心态上犯了第一个不实用主义的错误。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没有东食西宿的好事,也说明了每一份工作总是会有它的不尽如人意之处。我的许多朋友,都是工作在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的年轻精英们,他们衣着光鲜,坐飞机出差几乎如同我们普通人打车;平时出入各大写字楼、五星级宾馆,偶尔神秘地提到自己正在做的项目,满嘴的专业术语让人立刻觉得高深莫测,更不要提他们的五位数的月薪,轻松入读名牌MBA的可能,以及未来看似无限的“钱途”。这一切难道不让人羡慕不已吗?
然而,在我没有开始找工作之前,我参加了几次他们的聚会,惊奇地发现,每次的聚会都会有一个环节叫做“抱怨比赛”。来自不同公司的精英们,开始争先恐后地抱怨自己的工作时间太长、没有个人生活的乐趣、熬夜导致健康下降、项目中自己的任务太过于无聊,等等。
这听上去是不是颇有些令人惊奇呢?其实,著名的“二八原则”在任何一项工作中同样都是适用的——一份工作,其中令旁观者羡慕、在闪光灯下或者是给工作者带来真正的成就感的部分,大部分只占工作内容的20%而已。而另外的80%的工作内容,则可能充斥着艰苦的劳动、枯燥的重复、巨大的身心压力等等可能不为外人所知的辛苦的一面。
我最欣赏的日本的行为心理学家、效率大师多湖辉就曾经说过,幸福的人生不过就是能够以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为工作,并且还能够从工作中获取到合理的报酬而已。不过,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多湖辉接着补充说,也仅有非常小的一部分人能够真正实现这种幸福。
为什么一本讲面试的书要从讨论对工作的态度开始呢?难道高明的面试者不是可以通过面试获得这个世界上所有想要的工作吗?或者说,不论是什么工作,神奇的面试者都可以进入面试室,把自己推销出去,就好像传说中最伟大的推销员能够把梳子卖给僧侣、把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把二胡卖给西洋管弦乐团一样?
并不是这样的。假如你真的把面试看成一场推销,伟大的推销员,也是依靠自己对顾客需要的了解来赢得订单。更何况,一场好的面试,在我看来,远远不是一场推销,而更是一个坐在面试桌前的双方,互相发现对方对于自己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你对一份工作的态度是冷淡、热情、充满兴趣、无所谓还是势在必得……会直接影响着你在面试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它们通过你的眼神、声调、动作、微笑弥散开来,透过空气,慢慢地感染到你的面试官。
于是,你的面试官接收到了这种“感染因子”,他突然抛出一个问题:告诉我,你为什么想做这一行/进这个公司?
你一定会在面试中遇到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潜台词丰富得令人难以置信。结合你们对话的上下文和面试的气氛,这个问题可能包含着面试官各种各样的微妙的态度:
热身的问题:“让我再看看他的简历,我完全忘了他的背景了。让他先随便说说废话,我好趁这个时间想想该问他些什么。”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面试刚一开始的时候。
积极的信号:“这个小伙子不错。让我来看看他对我们这行究竟有什么了解,顺便再给他一些积极的鼓励。”
消极的信号:“你说你讨厌加班、不喜欢数学,平时的爱好就是睡觉。你为什么跑来申请一所会计师事务所?!你是不是真的走错门了?如果是这样,这就是我最后一个问题了。”
不安全感:“这家伙看上去实力很不错,为什么跑来申请我们这种工资低又辛苦的活儿?没准就是来拿我们练练手的。”或者,“GRE、TOFEL这孩子都考了这么高的分,看上去他只差一张美国签证了。是不是明年他就准备拍拍屁股出国了?我得不动声色地问个究竟。”
……
不同的情况还可能有很多种。如果你能判断出面试官的情绪和意图,你也许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回答的内容。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你的回答也许永远都逃不过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你真的想做这份工作吗?为什么?而且,如同我后面还会强调的那样,按照你的真实想法回答问题,往往是回答面试问题的最正确的态度。
更多的情况是,你往往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你所申请的工作,也许你申请它,不过是因为听别人说这是一份好的工作,而且人人都在申请。或者你对这个工作所知甚少,仅仅知道它的工资不错。可是,你难道真的可以说,你想做这一行是因为它的****水吗?
是的,你可以这样说,如果这一点真的对你很重要。高报酬的薪水同样也意味着更高的责任和对职业奉献精神更高的要求,指出这一点来,说明你对这份工作的期待和认识没有什
么不妥。如果你家境贫寒,你需要尽快****帮助你的弟弟妹妹继续完成教育,向你未来的老板指出这一点只会展现你的责任感并且赢得他们的尊重。事实上,喜欢一份报酬优厚的工作本身并没有任何的错误,特别是考虑到你的面试官同样也在享受着这份工作的这个优点。
当然,如同那句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口头禅的话所说:钱不是问题,或者,钱不是最重要的。可是你会发现,还是有很多人在去面试之前根本就没有好好想过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者,他们想了,但没有答案。
我听说过的一个北邮的朋友,走进中国电信的面试室,面对“你为什么想来电信行业发展”的问题,想了半天,终于憋出来一句话:“我的手机是全球通,是中国电信的,所以我想来中国电信工作。”相信我,他不是故意想幽默。
其实对这个“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份工作”的回答,也许我们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分析和观点。
《宪法》中规定了我们都有劳动的权力,然而在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得自己负责去寻找到一个劳动的机会。因此,对于几乎所有的毕业生而言,“就业”,是迈向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门槛。跨过去,才能够真正的开始从学校向职场的转变。就业之后,如果你幸运,或者你精心地挑选对了你的第一份工作,你发现你很喜欢也很适合,你愿意稳定地在你现有的位置上发展自我、展现你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么,应该说,你开始有了“职业”的认同,从人人都会有的对第一份工作不确定心态中稳定了下来。
比起那些发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并不令自己满意的人来说,你可以有更长期的计划去建设你的职业,而不需要迅速地考虑跳槽甚至更改自己的行业。
“事业”是比“职业”更高的一层状态。也许一个人对一份职业产生了强烈的热爱和认同,使得这份职业变成了自己的事业;也许一个人开始了创业,从此成为了自己的老板。“职业”更多的是一个阶段性的概念,而“事业”已经开始带有人生追求的色彩。
如果你觉得这种“就业——职业——事业”的三分法似乎还有些道理的话,那么什么是我们就业应该考虑的方向就变得很清楚了。
假设同时毕业的三个好朋友,A选择了去一家广告公司,一年后跳槽到一家房地产公司,一年后又跳槽到一家网络公司;B选择去了一家大型外企的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两年后被提升为经理,同时在职继续攻读人力资源方向的MBA;C进入了政府部门,在基层锻炼了两年后回到部委工作。
这三个年轻人当然都还很年轻,他们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不可预期的变化。但是让我们仅仅从“就业——职业——事业”的三分法的角度来看,A一直在就业的状态中,而B正在建设自己的职业,C开始经营的是自己的事业。
《基业长青》中对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的战略进行了分析后,得出一个结论,那些成功的公司,最相同的地方是:长期地专注做一件有长远意义的事情,最后获得了成功。公司的发展如此,人的发展是不是也可以从中借鉴到一些道理?
因此,如果说单纯的就业仅仅解决了你依靠劳动自食其力的问题,一个更好的就业,应该是能够使你获得一份你可以持续建设的职业,甚至是一份你可以终身经营的事业(当然,不参加就业而直接创业的,也应该归到追求事业的一类中去)。以就业为目标,也许你看重的仅仅是一份经历、工资或者就是工作本身;而以寻找到一份职业为目标,你要考虑的就应该包括这份职业会如何给你带来成就感、如何帮助你继续学习、成长,它的中远期发展前景如何;如果你是在寻找一份事业,那么,你更加需要好好地和你内心深处的渴望对话: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希望向什么方向前进?
好了,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现在是自信而沉稳地回答你的面试官关于“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份工作”的问题的时候了。答案就是告诉他你在寻找的是什么,而为什么这个行业/公司能够提供给你所寻找的东西。
通常,一个热情、有事业心的年轻人会希望在工作中寻找到:
明确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不断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挑战感和成就感
对某一个行业的特定知识和特殊技能
潜在的作为终身事业追求的可能
工作带来的自我实现感:报酬、社会认同、价值观
有意义的工作内容、工作伙伴和工作环境
……
你可以继续在这个单子上面加上你真想要的东西。每个人都是特殊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内容补充进来。告诉你的面试官你真正想要的东西,这种诚实能够使你们双方产生一种开诚布公的交流氛围。更加重要的是,想清楚你真正想要什么,能够避免你自己为了得到工作本身而迷失了自己的追求,因为,当你一不小心实实在在地获得了一个工作机会时,它看上去总会变得更加顺眼一些。而如果它其实真的不是你想要的,这种额外的获得只会成为你继续寻找的阻力。但是你也必须脚踏实地地总结出你对于工作的理想和期望,不要太理想主义,走向了唱高调般的反面。一个对于咨询行业的合理的理想表述可以是:“我喜欢发现和解决困难的问题,通过努力找出答案。特别是当这个答案可以帮助到其他人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时,我会更加觉得愉快与有成就感。”然而我在麦肯锡的面试现场却听说过这样的回答:“我希望我的工作能够增加中国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运行的效率,同时积累经验,将来使自己开办的公司进入世界500强。”
还有另一个有些异曲同工的例子,说明任何远大的理想都应该和脚踏实地的工作联系起来。我的一位好朋友告诉我,他在面试一家投资银行时,解释他为什么被投资银行业所吸引时说:“我觉得做这一行可以直接和很多企业的高层直接会面,通过我们的工作影响他们的决策,从而影响到整个经济和市场。”——他突然发现面试官的嘴角开始慢慢地往下撇,于是他紧接着说,“当然,这是在我能够成为像您这个级别的资深银行家之后。我非常清楚作为一个初级的分析员每天所面对的都是大量的基本案头工作。”
谢天谢地,他看到面试官嘴角的曲线终于又向上弯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