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员工的学习和发展
--谢峰
经历三年的发展,公司现已达到350人的规模,今年底将有可能突破500人。在市场上,我们的MISC产品已经覆盖了中国移动全部省份:它包括老五省、新七省及中央接点,对今年未列入MISC建设计划的省份,我们也已和集团签订了在北京建立19省“虚拟MISC”的合同。我们公司的其他产品形势也不错:我们的WAP解决方案在12省和中央平台被采用,PDA、SMS、KJAVA、mPIC在中国移动也有多个应用实例。市场地位的奠定和人员的规模性扩张,意味着组织呈跳跃性发展,然而,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公司的发展对技术和管理的要求将更高和更为迫切,今天我们没有做好的事情,明天将变得更加困难和严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苦炼内功,迎接挑战。
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咨询校长:“学校以何标准来颁发学位?”校长答道:“如果一名学生知道得很多,我们将授予他学士学位;如果他知道一些,我们授予他硕士学位;如果他一无所知,我们就要授予他博士学位了。”
校长的回答是很值得回味的,他是否据此为他的学生颁发学位就不得而知了,但从他的话中我们不难领悟到,越是深入地学习,越会发现自己的无知,换一个角度来说,一个人学识越渊博就越会发觉继续提高的空间,学习对每一个人来说都不是多余的。学习到何种程度才算完美?庄子阐述得很精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当知识不是以多寡而是以新旧来衡量的时候,差距是相对的,机会、财富也是暂时的。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5月份我前往美国参加斯坦福高级管理培训,并到被称为“生机盎然的坟场”--硅谷,进行交流和参观,硅谷工程师们的敬业精神和不懈追求的形象,鲜活而又感人。在硅谷,很多公司的“标准下班时间”是0点,加班到凌晨2、3点是经常的事,当询问其中一名工程师为什么这么执着追求时,对方回答:“也许是为了最新技术,在这里我能学的、用的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工具,未来的世界是创新的世界,创新可以改变历史,看着自己一天天在不断超越自我,这种感觉是没法形容的。” 这种想法在硅谷相当普遍,所以造就了世界级的创新基地也就不足为怪了。在硅谷,大部分公司人员规模都比较小,但一个30多人的公司研发出来的芯片已经销售到了包括SONY、NEC等世界级公司,相比之下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在硅谷我总是将深圳和硅谷比较,两者的相似处很多,都是年轻的城市,都是高科技的中心,但似乎存在着许多的不同,除技术上的差距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敬业精神和对技术的不懈追求。
我们很幸运处在一个新兴的朝阳行业,同时也是竞争最激烈的行业,这个行业无论从发展模式和管理方法上都与传统行业有很大的不同,创新和速度是不变的主题。在业界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是:现代社会竞争格局已由“大鱼吃小鱼”演变为“快鱼吃慢鱼”,对市场的敏感度和应变能力变成企业成功与否的唯一判断标准,关键是这些能力从何而来?要提升企业竞争力,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核心能力是――组织的学习能力。向客户学习、向竞争对手学习、向合作伙伴学习、内部学习、自我学习。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总结的公司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在公司内部,我们的政策已有明确要求,高级工程师及以上级别的员工每年完成一篇技术论文和一次技术讲座,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敦促我们的员工要不断自我提升;另一方面,是要在公司营造学习和分享的氛围,这对一家技术公司是至关重要的。
在今年的Kick Off Meeting上,有员工问卓望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我说卓望的目标是做“劳力士”,这就要求我们在技术上不断创新,我们所追求的不是规模的最大化,而是单位人均产值的最大化,也是单位人均利润率的最大化,在价值链上牢牢占据最有利的位置。这就对我们的组织和员工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要有创新力并训练有素,能够快速响应客户、满足客户要求,能够不断自我超越的。
具体到我们每一个人,该如何学习,如何提升我们自己呢?
学习通常有两种方式:Learn from book和Learn from practice,两者都有用,我的看法是先learn from practice, 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实践中你可以了解真正的问题,知道自己的需求点在哪里,反过来再有针对性地去书中学习,丰富知识点,再应用回实际工作,这样学习的效率最高。况且,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向资深的主管和同事学习,因为是别人验证后总结的东西,这样学到的更实用。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是我们保证竞争力的唯一途径。
公司的目标是明确的,实现的过程也是充满挑战的,但也是让人兴奋的。特别是高速发展的公司,她会为员工的成长创造更多的机会,Growing with company决不是一句口号,它有赖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切实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