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竞争力法则——三个契合度
职业人在确定职业发展方向以后,不断地根据职场的要求更新自身的素质,当前高薪人才应该是掌握关键技术的专才,阅历丰富的通才,既掌握相关技术又熟悉市场经济和国际规则的高级人才。
提高职场竞争力,我们需要有这三个契合点:
1、技能、专长、经历与职位要求的契合度;
2、专业资质和等级与职业要求的契合度;
3、综合素质与职业要求的契合度。
高薪给职业人带来暂时的物质和心理的满足,职业含金量才是职业人身价的保证。
只有客观地认识自己,找到明确的职业定位,才能找到合适的职业从而在岗位上积累自身的职业含金量,才能保证长期得到高薪而不使身价下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些天好像是不怎么静的下来心去做leader交代给我的task, 因为没有具体的量化到什么时间、多少工作量。
所以我漫游在网络上,还是为之前想的问题:职业的发展 寻求答案。
一时之间好的工作机会,只是对之前学业的一种肯定, 姑且说这是源于一个好的出身吧。
如同古代父母给儿子找对像,总是说某某女子的出身比较好,出身于书香门第,
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家父在某某地方高就, 为人正直不阿,深受周边人好评。
在那个婚姻只是父母、媒妁之言的时代, 出身对一个人命运的重要性可见一般。
社会发展到今天, 其实这个出身问题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发展。
比如说现在很多好的单位在招聘自己的员工的时间, 就明确说明:1.要211院校的优秀本科生。(不包括211院校中的二级学院)
这里, 那些非211院校和那些民办院校的学生十八般武艺尚未开始, 就被人拒之门外,不管你是否真正的有本事,连基本的机会都没有得到。
舞台继续, 但是严格的“出身等级”制度已经让很多人失去了很多的机会了。
我的机会比较好, 不管之间的过程是如何的艰辛, 现在我终于换来了良好的出身。
于是我就被贴上了“211院校毕业生”的标签,被学校推荐到一些相对比较好的单位实习。
单位说来也是不容易, HR说了, 不同的院校的教育不同, 不排除那些非211院校有好的学生,但是比例还是比较少, 与其去那里大海捞针, 还不如在211招人, 这样的几率较大, 付出的招聘成本也要少一些。
听起来是有些道理的,只是苦了那些优秀但是没有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带上“非平民”帽子的学生了。
上学这么多年, 转校很多次, 应该说每个阶段、每个城市、每个学校都有自己对社会需要的人才的知识, 都有自己不同的办学理念,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就拿科大来说吧, 坐落在安徽。合肥这个中等城市, 这个城市的风格实际上也是科大精神形成的一个方面。这个安静、不太浮动的城市和对科大的无比尊敬让科大在这片土地培养出“科技领军人才”,社会上有一些评价“科大人比较清高”这样想来也是有一些道理的。
我在科大不久, 对它的精神理解的还不是很到位, 但是我已经深深的喜欢上科大, 喜欢科大的精神了。
科大让我站在了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
别人都说我们的起点比较高。
真是因为是这样, 怎么样在这样的起点上, 好好的发展, 这个就很关键了。
不能说这样的起点,不思进取, 就像是那天李曦院长说说的:“你是一个硕士, 一个中科大的硕士, 别人都认为你们的技术是很牛的“”我们科大的学生和别的学校的学生的一个区别就是我们很踏实, 干什么事情都很认真仔细,我们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 技术上是很强的。“
我来自科大,我要很好的秉承科大精神。
认真做事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技术很强。
但是不是说科大出来的都是这样的典型的理科生特征?我想应该不是。
科大的精神更多的我想是做一件事情,具有常人没有的魄力和毅力,能吃别人不能吃的苦,直到把事情做好, 做的漂亮。
将这种精神放大到我的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中来说,就是每个阶段,我都有自己有,而别人没有, 也即我能做好而别人不能做好的核心竞争力。
这些核心的竞争力体现在那里, 又是如何培养呢?
现阶段, 技术是关键。在你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力里,你是不是比别人更好的把握专业上的要义,你能提出什么漂亮的见解?你对这里有什么大的贡献?
你对这里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