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次项目总结会,CIO老胡事先是有思想准备的:虽然项目总体目标基本达到,但是进度一拖再拖,实际开支也超出了预算,按说这个项目不算太成功。因此,在总结会上,老胡的总结报告的主调是检讨性的,对于所取得的成绩,他全都归功于业务主管和业务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但老胡还是低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完全没料到这次项目总结会开到最后几乎成了对他的“批斗会”。会议伊始,还是一团和气,大家对老胡的工作予以了肯定,可是批评和指责逐渐成了主旋律,就连一些级别较低的部门经理也将矛头指向了老胡,而且每个人都是语重心长、言之凿凿。
其实,对于挨批的原因,老胡心知肚明。这个规模颇大的信息化项目刚刚启动时,形形色色的IT厂商就蜂拥而至,越是能力薄弱的厂商,背后越是站着个重量级人物。老胡虽百般努力,还是挣脱不了这千丝万缕的纠缠,无奈之下,他只好把项目拆分为6个子项目分别招标。一时之间,似乎皆大欢喜,其实每家IT供应商都不太满意,他们身后的“影子”也都嫌得到的太少。老胡的项目组则沦为“重灾区”:硬件的异构还不打紧,应用软件的多样化使得系统的互联互通变得十分复杂,老胡和手下竭尽全力,才达成了如今的效果。
今天这算是“秋后算账”了?要是在早年,老胡肯定会急火攻心、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表白一番,甩门扬长而去也是有可能的。如今的老胡早已练就了“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本领,只见他始终平静地聆听着大家的批评和建议。
老胡一边虚心地做着记录,一边琢磨起来。由于CEO老王突然生病住院,会议是COO老郑主持的。当年,这位郑副总与老王竞争CEO,没有成功,但他不失为一位正人君子,从未因此与老王不睦,更不曾使出什么背后捅刀子的损招来。因此,老胡判断不出今天的局面是不是老郑操纵的,以打击他这位CEO的“红人”?他希望事实不是这样的,不过他知道老郑也是某家IT厂商的幕后“推手”。
处事日趋圆润的老胡并非不懂那些商场上的潜规则、私下约定。“它们有其存在的理由,也是我必须面对的现实,有时甚至是决定事情能否做成的真正主宰。”他心中暗道。所以老胡有时出于某些层面的考虑,不得不采用落后的IT技术和产品;有时因为某种无形的压力,不得不表彰有错的、惩罚有功的;有时为了给工作创造绿灯,不得不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无用”的琐事上;甚至有时明知前面是火坑,他也不能不往里跳。老胡认准一个原则——他负责的信息化工作,即使有些无奈,甚至披着不太干净的外衣,只要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就是有意义的,就值得他费尽心机去推进。
在心中翻江倒海一番后,老胡决定不再忍耐,他看准时机,巧妙地截住正在“教育”他的同事的话头,开始发言。他用痛心疾首的语气、不温不火的字眼儿点出了幕后推手在整个项目中的“作用”,明眼人显然听出了其中的奥妙。老郑见状,匆匆宣布会议结束,老胡暂时摆脱了窘境。
回到办公室,老胡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笔记本。多年来,他习惯于把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教训、思考的轨迹写在工作日志中。现在,他要对今天的“批斗会”进行分析。
他先想到了最坏的结果,那就是当不成CIO,这吓不倒他,因为他的“官瘾”不大,再回到技术岗位也不错,无欲则刚嘛。何况他有能力、有信心扭转这个被动局面。
老胡接着分析,“批评”他的人可以分为3种类型:贪求利益者、不明真相者、别有用心者。第三种人,暂时可以不去理会;第二种人只要了解真相,就不会与他为敌;第一种人则只能“诱”以利益,可是贪婪是个无底洞,老胡除了用“和稀泥”这招外并无好的办法,想让人人都满意本来就是不可能的。
老胡在心中分门别类列出了这三类人的名单,决定采取有针对性策略和他们分别沟通。尽管项目总结会前,他未能做好预防工作,但只要补救得力,就“未为晚也”。他首先要做的是去医院探望CEO老王,把情况向他汇报,取得他的支持,顺便也讨教一下哪些人是沟通重点。老胡相信,随着项目成果的落实,越来越多的人会看到它的价值,反对的声音会慢慢地消退的。
正当老胡感到豁然开朗的时候,办公室响起了急促的电话铃声,又是一位得罪不起的“人物”笑嘻嘻让他关照某家IT厂商的。尽管老胡无数次接到过这样的电话,可每一次他都觉得十分为难。他只好一边眉头紧锁,一边打着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