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BUG的产生是由于不规范的代码编写,那么发现BUG一般靠的是测试。本文将简单讨论软件测试过程中的BUG管理问题。

  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大家的着重点可能都在测试人员如何发现BUG以及开发人员如何解决BUG,而很少去关注BUG自身的管理。在这里,想介绍一下我们在开发中如何进行BUG的流程管理,更重要的是想了解一下大家都是如何进行相关的工作,希望能与大家深入的交流。

  首先,需要介绍一下BUG的管理工具,这个应该做开发和测试的朋友都接触过,如Bugzilla,BugFree等,我们没有单独使用BUG的管理工具,而是使用TRAC,利用其中的TICKET来做BUG的管理与控制。TRAC中的TICKET自身有状态的工作流定义,我们使用的0.11版本,TICKET状态如下所示:

  然后,我介绍一下我们如何对BUG的流程进行控制:

  开发人员编码结束后,发布一个0.1的软件版本提供测试。测试人员对该版本进行测试,一但测出BUG,就在TRAC中新建一个TICKET,对BUG的情况进行描述,并指定哪位开发人员接收这个TICKET。同时,也指明该BUG是针对哪一个版本的软件。

  开发人员在接收到TRAC的邮件通知后,登录上TRAC,查看属于自己的TICKET列表。如果这个TICKET属于自己的修改范围,就accept下来,如果不是,就reassign给别的开发者。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修复BUG,修复完成以后,将TICKET的状态更改为resolve as “fixed”。如果BUG不需要修改,或者根本不是BUG,可以选择resolve as “wontfix”和resolve as “invalid”。开发人员在将所有BUG都处理完一遍之后,可以BUILD出一个新的软件版本0.2。

  测试人员进行第二轮的测试,首先,他们需要把第一轮报的TICKET全部检查一遍,如果开发人员把BUG修复了,那么可以把TICKET的状态改为”verifed”,如果发现根本没有改完,而开发人员就把TICKET标成了已修复,那么测试人员可以把TICKET做一个reopen的操作。同时,把该TICKET的指定软件版本改为0.2。然后,继续测试,报出新的BUG。

  如此循环下去,直到测试人员测不出BUG,或者剩下暂进不改的BUG,开发人员的修复工作停止。测试人员提交测试报告。报告包括每一轮测试中测出的总BUG数,已修复的BUG数等。

本文转载自51Testing软件测试网,查看全文:

http://www.51testing.com/html/74/n-223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