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黄金周还没讨论怎么就已成定局
作者:曹林
在舆论压力和体制改革下,许多政府部门已经改变了"民意讨论仅仅只是走过场"的习惯,真正地把吸纳和尊重民意当作开门立法的一个必要和实质的过程。
近来公众的心都被“假日安排”的新闻占据了,假日议题绝对处于众声喧哗的核心地位。最新的消息是,一位假日改革专家称,新的放假草案已经出炉,就是取消明年的“五一”长假,将清明、端午、中秋增加为法定假日,春节长假前挪一天将除夕包含在内。他斩钉截铁地说:五一长假取消已成定局,想不出什么反对的理由。(11月8日《新闻晨报》)
显然,这不是官方的意见,而是专家一己的意见。因为我看到官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地说:休假制度究竟如何改革,要等社会反馈,征集意见后才能最后确定———如果“已成定局”的话,那还要设置“征集民意”程序干什么,民意讨论还有什么用。“想不出什么反对的理由”更只是专家的独断,浏览一下新闻后的跟帖就知道公众有多少“反对的理由”,有人说是休闲福利的缩水,有人说是只迎合了少数人的习惯,有人说是破坏了公众的习惯———不说那无数条各抒己见的理由,仅仅引起这么激烈的反对,就是一条非常充分的“反对理由”。毕竟假日安排的本质是为了人而不是其他,公众的感觉应是首先考虑的。
尚未经过民意充分讨论和认同就急下“已成定局”的判断,这表现出某些专家的傲慢和自负:仿佛真理在握,仿佛自己作为精英的判断远远高于普通大众的理性,自己的理性能洞察和考虑到所有问题,一切尽在自己掌握之中,自己可以替大众代言帮大众决策,个人认为合理、找不出反对理由的东西就可以成为“定局”了,“真理”不需要大众辩论,公众的再讨论是多余的。这些专家不知道,假期的设计和安排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科学和真理问题,而是一种权利和利益问题,它关涉的是公众的休息权和休闲福利,关涉到公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认同———这一切只能由公众在充分讨论后经过某种程序自己决断,而不能由专家独断。
更为关键的是,此次休假改革并非一次“人人可受益”的增量改革,而是一次“对既有休假时间重
新分配”的存量改革,既并没有增加多少新假期,而是对原有假期进行重新安排,传统节日放假了黄金周就会缩减,除夕放假了春节假期就是前移一天———这种重
新安排,肯定是有人得有人失的,不习惯过传统节日的会感觉自己的黄金周没了,习惯了五一黄金周的人肯定觉得受到了伤害。这种利益重新分配的改革,更需要经
过充分的民意讨论和公共博弈。
在舆论压力和体制改革下,许多政府部门已经改变了“民意讨论仅仅只是走过场”的习惯,真正地
把吸纳和尊重民意当作开门立法的一个必要和实质的过程。可许多专家的习惯似乎还没有转过来,还是自负地把自己的意见凌驾于公众理性之上,还沉醉于“精英独
断”的传统思维中,习惯性地将民意程序当作一种形式———为什么不听听公众怎么想呢,为什么不让公共选择来决定“定局”呢?
再多说一句。我还以为,这么重要的改革,这么大的变动,应该更早地让公众介入讨论,留给公众更多的讨论空间,不能突然由精英们拿出个方案让公众讨论。既然已经有了较系统的“定论”,公众会觉得即使讨论也不会有多大用处,也不会被采纳导致什么改变,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会随之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