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电影是没有声音的默片,也就是只有画面没有声音的哑剧电影。那时候,人们头脑中关于电影的概念就是没有声音的动画,所以当有人想让电影出声的时候,很多人都感到怪异,甚至有人认为是荒唐的。虽然有保守观念的阻碍,方式方法上也经历了很多挫折,有声电影还是出现了,而且很快就被人们接受了,美国电影《雨中曲》就很诙谐地表现了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最初的有声电影还不是真正的有声电影,因为那时电影的画面和声音是分开的,这边电影放映机放映影像,那边留声机发出事先灌制在唱片上的声音,弄不好,画面和声音就不同步,结果常常是驴唇不对马嘴,让观众哭笑不得。后来技术进步了,声音录制在电影胶片上,彻底解决了声画不同步的问题。
然而,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是无限的,电影录音技术也是如此。当初的电影录音是单声道的,也就是所有的声音都同时混合录制在一起,电影放映时通过放置在银幕附近的一个扬声器播放出来,这样的电影声音听起来几乎没有任何层次感。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的声响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我们的听觉能够判断出声音来源的方位。艺术模仿生活,让电影伴音有立体感、逼真感一直是电影录音艺术追求的目标。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影录音科技的进步,当代电影已经达到了这个目标,很多现代化的电影院都有了环绕立体声音响系统,可以放映立体声效果的电影。
在技术上,逼真的、有立体感效果的电影声音是如何实现的呢?秘密主要在于多声道的录音方式和多声道的声音输出方。也就是说,逼真的立体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声音之间的强弱高低等的明显对比,二是扬声器放置的位置。现在,一部电影的录音可以说是个系统工程,录音师首先要将各种声音分门别类,分别录制在不同的声音轨道上,记录声音的轨道可多达到二十几个。接下来要对这些轨道上的声音进行加工,就是所谓的"进工作站",亦即在专业的音响处理设备上,根据整体效果的需要对已经录制的声音再作进一步处理,如增强或削弱某些声音,使某些声音变形(如制作鬼怪说话的声音)等等。再接下来就是将所有声音分门别类,根据播放制式的需要合并在相应的几个声道上。为了获得逼真的效果,录音师要使所有声音相互呼应,相互配合,既对比鲜明又浑然一体。这就像大型交响乐队所演奏的多声部音乐,各声部彼此不同而又和谐地推进。最后,将录音复制在电影胶片上,整个录音过程就完成了。
译制片的录音不必从头做起,因为原版电影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录音,译制录音所要做的就是用中文的语言录音去置换原来的语言录音,其它声道上的声音保持不变。但这并不意味着译制片的语言录音与其它声音无关,相反,录音师要保证新录制的语言声音与其他声音的配合呼应,只不过是在处理声音时只能改变自己的新录音,而不改变原版电影语言声道以外的其他声音。例如,如果一个军官在炮火声中发号施令,他必须大声呼喊了,语言的录音要有一定的音量,否则就会被背景音响淹没了。如果一对恋人在寂静的旷野中切切私语,声音就要录制得比较微弱,否则就会与舒缓的背景音乐相矛盾,显得突兀,破坏了清幽的声画氛围。
在过去,电影声音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组成要素,它的美感主要来自于他的内容方面,即语言词句的美、音乐曲调的美、自然声音的真实美等等。而当今电影声音的美感则更多地来源于声音的形式方面了,即声音的强度、层次、色彩等等。也就是说当代电影录音的魅力不再仅仅是以内容取胜,而更多的是以电影的视听效果取胜,这一倾向在商业片上显得尤为突出。今天,家家都有电视,人们为什么去电影院看电影?如果只为了看故事情节,那么在自己家里看电视同到电影院看电影没有多大区别,还省去了赶路的麻烦。可如果你想看到宽银幕上浩大的画面,听到撼人心魄的环绕立体声音响,你就只好去电影院了,因为你自己用电视和几个小音箱搭建起来的家庭影院所能达到的视听效果是永远不能同现代化的电影院里的视听效果相比的。
看看这几年的所谓"大片",它们大在什么地方?大在令人感动的故事吗?《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模式简直老掉了牙,《黑客帝国》不过是个"网络版"的黑社会枪战片,就情节而言远不及《教父》。为什么没有像《蝴蝶梦》、《魂断蓝桥》、《飘》那样情节跌宕,情感细腻的电影了?因为那样的电影虽然动人,但已经不够"好听",不够"好看"了。现在的美国大片,故事要么发生在大海上,要么发生在天空中,而且大多是战争片。因为这样的电影便于将画面的冲击力和音响的冲击力发挥到极致,在电影院里,足以让你目瞪口呆,震耳欲聋。大海和天空可以展现空间的广阔,隆隆的炮声、汹涌的浪涛声可以凸显声音的震撼。《阿甘正传》、《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怒海争锋》都属此类。还有些故事即不发生在大海,也不在天上,地上,但一定发生在"魔界",因为那类电影的画面和音响就更可以发挥当代计算机绘画和拟声的技术去任意创造了,《哈利波特》、《指环王》就属此类。由此可见,美国大片大就大在电视所无法企及的大画面和大音效。有了这大画面和大音效,电影就将自己同电视分开了,从而摆脱了电视的追逐和纠缠,再次将观众召回到电影院。同时,以视听效果见长的电影也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盗版,这样的电影很难在家用设备上放出音响效果来。
由此看来,如今与电影画面相配合的声音与其说是电影配音不如说是电影音响了。以往,电影配音主要是为电影叙事服务的,以人物的语言对话为主,现在,电影艺术家在注意发挥语言对话叙事作用的同时,更注重挖掘声音本身的美感,也就是声音的物理学属性,如音高、音强、音色,以及多种声音的组合、对比等所带来的感受,声音本身成了电影重要的审美对象,物理学意义上的"声音"的地位被极大地提高了。由于电子科技为声音的录制播放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为音响创作留下了巨大的空间,艺术家们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创造性,调动各种声学手段,创作出具有独特艺术感染力的电影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