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5为什么能成功?
PD17为什么能成功?
因为大家愿意加班,流程对,努力方向对。
成功的项目:
A类:稳定的芯片(相当于平台或硬件)
B类:稳定的驱动(相当于不同厂家的软件驱动)
C类:稳定的内核(相当于集成的软件SDK)
D类:成熟的应用 (面向客户层,同一套code也移植到任何平台)
(我们一直在和OCN打交道,一直在做D),我们的长处是D, 我们的强项也是D。
合作过的芯片厂商:
ST
Broadcom
海思
Mstar
MTK
居然最让人伤心的是MTK。
ST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但印象中也给力。
博通的支持,很积极,很多技术支持耐心的讲解SDK,把博通的讲师录制成视频,反复看3遍以上。遇到bug老是分类…
海思:老从北京派一个人常驻办公室陪你加班,
Mstar:更是每晚有几个人陪你到地铁的最后一班,
MTK:垃圾。
垃圾就是废物的意思,因为有了比较,因为有人帮你挡过石头和子弹,你才能走的很远,而MTK什么都没有帮我挡。
你可以说,那公司出钱少,MTK不愿意多支持我们,也对,但应该像华为,只要说做就花大力气做,要么就不做。老搞半推半就的项目。
为什么说7688项目有问题:
因为D类的人员,在试图解决ABC类的bug,会徒劳无功。
从来没有听说的bug:
One_bug: 模块接上串口就好了,不接串口就有毛病。
Two_bug: 在串口调试中,突然从底层冒充大量的wps的log.
作为一个D类的研发人员:从来没有遇到过以上问题。
没有遇到过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其实是C类软件人员已经帮你解决了。
人是一个很容易夜郎自大的动物,觉得自己啥都知道,啥都能干,领导也喜欢啥都能干的人,这恰恰是人生的误区。
当今世界分工愈来愈细,能否自扫门前雪都已经面临很大的压力,是否要别人帮忙扫自己家门口的雪,更没有时间管他人瓦上霜。
我们回想一下:
最近三年成功的项目,到底是不是C类软件人员已经帮你把One_bug 和 Two_bug都收拾掉了。
PD15 和 PD17 自己就搞个很上层的应用:海思和Mstar的人日夜陪你身边帮你搞D类问题。
7688项目:D类的人去调试ABC类的问题,那D类的应用功能谁做?
否则就会出现软件的人越来越懂硬件知识,硬件人越来越软-----一群半桶水。
每个项目都会有问题,到底是硬件问题还是软件问题?
软件问题能使所有的产品模块都出现问题,是设计缺陷,肯定能在每个硬件上重现。
一定要做一个死无牵挂的人:
别----你成功了,让别人却无法复制;
别----你死了,让别人却不得不死。
(大多数人认为钥匙丢了,锁子就没有用了;但你其实可以留下制造钥匙的详细文档)
项目拖的时间越长,参与的人越没有耐心,领导也没有耐心----恶性循环。
今夜在下雪,才知错过了花季,却强要果实,
2015年学到了什么?
2016年准备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