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 802.11
这个工作小组为无线局域网制定了
”
一群
”
标准
,
这里介绍几个主要、常见的标准项目:
802.11a
使用频率
(frequency)
范围为
5GHz UNII
频段
(band)
和
ERP-OFDM
的展频
(spread spectrum)
技术
,
最大传输率为
54Mbps
。相较于
802.11b/g,802.11a
于
5GHz
的频段下作业最大的优点是有较少的干扰来源
,
缺点是较小的覆盖
(coverage)
范围。
802.11b
使用频率
(frequency)
范围为
2.4GHz ISM
频段
(band)
和
DSSS
的展频
(spread spectrum)
技术
,
最大传输率为
11Mbps
。
802.11b
于
2.4GHz
的频段下作业
,
由于有相当多的无线设备
(
如蓝芽设备或无线电话
)
以及电器亦运作于
2.4GHz
频段
,
因此
802.11b/g
会有较多的干扰来源
,
而影响到传输品质
,
这一点在作实地探勘
(site survey)
时要特别注意。但相较于
802.11a,802.11b/g
会有较大的覆盖
(coverage)
范围。
802.11g
使用频率
(frequency)
范围为
2.4GHz ISM
频段
(band)
和
DSSS
以及
ERP-OFDM
的展频
(spread spectrum)
技术
,
最大传输率为
54Mbps
。由于使用不同频段或不同展频技术的无线设备间是无法互相通讯
,
所以
802.11g
使用
DSSS
展频技术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要向下相容于
802.11b,
所以一般支援
802.11b/g
的无线
AP
会提供三种模式以供使用者调整使用
,
分别为
B mode
:
此时
AP
运作于
DSSS
展频技术下
,
仅供
802.11b
的无线装置存取使用;
G mode
:
此时
AP
运作于
OFDM
展频技术下
,
仅供
802.11g
的无线装置存取使用;
B/G mode(
或称混合模式
)
:
此时
AP
会运作于
DSSS
和
OFDM
这两种展频技术下
(
注意
,
此种模式是指
AP”
混合使用
”
两种展频技术
,
而不是
”
同时使用
”
两种展频技术
),
这种模式虽然提供了最大的弹性
(
允许
802.11b
及
802.11g
无线装置存取使用
),
但相对的
,
却会牺牲部份的传输效能。
802.11e
定义了无线局域网路媒体存取方式
(medium access method)
的
”
加强版
”,
使其能支援服务品质
(Quality of Service, QoS)
的需求
,
因应对于时间敏感度
(time-sensitive)
较高的服务
,
像语音、影像等多媒体的应用。将来可能会于非
PC
设备上被广泛采用
,
例如支援
Wi-Fi
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和语音行动设备等。
Wi-Fi
联盟相对应标准即为
WMM(Wi-Fi Multimedia)
。
802.11F
802.11F
只能说是一个
”
建议性的作法
”,
并不能算是一个标准。无线局域网装置如何可以在资料传输过程不中断的情况下像行动电话般漫游在不同基地台之间
,
而不须要重新连线
(association)
和验证
(authentication),
一直也是被热烈讨论的话题。虽然现在很多厂商提供了漫游
(roaming)
的解决方案
,
但也仅限于同厂牌
AP
之间的漫游。因此
802.11F
建议采用
IAPP(Inter Access Point Protocol)
协定
,
即使不同厂商的
AP
间
,
也能透过
DS(Distribution System)
来传递漫游无线装置的资讯。但遗憾的是
,
到目前为止
,
使用者若想于
site
内建立无线局域网的漫游机制
,
建议还是选择同厂牌
,
且支援
IAPP
的
AP
。
802.11i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机制
,
定义了更严谨的验证
(authenticatin)
方式以及加密协定
,
让使用者可以安全的使用无线局域网。
Wi-Fi
联盟的相对应标准即为
Wi-Fi WPA2
及
Wi-Fi WPA2-PSK
。